月光曲课堂笔记



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?终于找到原因了!


最近,有许多家长经常会抱怨说苦恼于孩子的教育,明明孩子做错了事想教育他改正,可是往往孩子都不听反而还生出逆反心理来。

批评为什么不管用?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追随着孩子的身影。一不留神孩子摔倒了,母亲就会说:“怎么这么不小心!”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,就会有一个声音响起:“你看看,怎么考的这么差?”倘若孩子不小心丢了东西,就会有个声音说:“怎么搞的你,总是丢三落四的。”

对于思维呈单线的孩子来说,父母一味的重复唠叨,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不想改正,这种现象就称为“超限反应” 

。 “宝贝,下床要穿鞋”、“要吃饭了,快把电视关了”、“时间不早了,快去洗澡睡觉”···类似的话语我们做父母的一年下来绝对说的超过100次了吧,为啥我们嘴都磨破了,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的“任意妄为”呢?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,愿意改呢?今天小科就来跟大家谈谈“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”的原因。原来,孩子不乐意听家长说话的理由竟和“超限反应”有关。

什么是超限反应?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·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最初,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,准备多捐点钱;
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他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点零钱;
又过了10分钟,还是没有讲完,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;
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,开始向听众募捐时,马克·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不捐钱,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。
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超限效应”: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、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,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,甚至产生心理逆反。

生活中的小案例 来自一位宝妈的抱怨:小宝在家里玩玩具,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,从来不主动收拾。我每天都跟在她屁后提醒,真的只是提醒而已,因为每次到最后都是我自己在收拾玩具。还有每天早上起床去上幼儿园,我每天也要催上个十遍八遍的:“快点!快点!你怎么这么磨蹭啊!”当然结局和收玩具差不多,搞到最后,最累的还是我。

原因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,都要恰到好处。唠叨就是一种反复、单调的刺激,无异于“疲劳轰炸”,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,就像马克?吐温一样。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,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,互换下位置,去体验去感受。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,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,避免踩了“超限效应”的警戒线。

最靠谱的“破解之法”
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
第一次挨批评时,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,而是多少会愧疚、反省,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。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,不过程度较小,但如果再来第三次、第四次,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,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。

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,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。如果非要再次批评,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,要换个角度,换种说法。这样,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“揪住不放”,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。

2批评孩子时要就事不就人
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,切忌东拉西扯,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。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:“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,这孩子就是懒。吃饭也懒,干什么都得催!”。

这也是犯了“超限”的禁忌,要求过多、过高,孩子会觉得: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,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,索性让你说个够吧。因此,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,就事论事,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。

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
饭要一口一口的吃,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,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,家长不改“他错了我就说”的批评风格,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。

其实,对于习惯了父母“唠叨”的孩子,表扬更管用。用表扬代替批评,有时效果会更好。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,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,都要给予鼓励,可以是一个拥抱、一个掌声、一句鼓励、一个大拇指。

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
最后,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,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。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,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,如果他再不小心,以后只能玩别的。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,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。

该孩子承担的,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,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,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。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,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,家长提醒没有用时,不妨放手,让孩子吃下“自己种的苦果”。

王老师介绍 我在个人微信朋友圈,每日分享四年级语文学习资料,你若需要可以加我微信好友,微信号:vxju872  (王老师在线教育实践者,生活在浙江金华,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年) 更多学习资料请访问:www.51zjedu.com